
刀削面的艺术表演
刀削面,作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其制作技艺在清末时期已有记载。《素食说略》中提到了这一独特的面食制作方法。传统上,削面师傅会手持面团和特制的刀具,直接将面削入沸腾的水锅中。刀削面的技术要诀在于手眼协调,刀与面始终保持接触,手臂保持稳定,一刀接一刀,面叶儿连绵不断,形成美丽的弧线。
观看刀削面是一种视觉享受。1958年,在山西省的技能比赛中,技艺高超的厨师们每分钟能够削出21厘米长、0.2至0.4厘米厚的面条约118刀,每小时可处理2500克湿面团,其精湛技艺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刀削面的制作对和面技术要求严格。面与水的比例要恰到好处,通常为一斤面配三两水。将面粉打成面穗,揉成面团后,用湿布覆盖静置半小时,再次揉匀至软而光滑。和面不到位,削面时面条容易粘刀或断裂。
削面的关键在于刀功。所使用的刀具通常是特制的弧形削刀。削面时,左手托面,右手持刀,手腕灵活,力度平和,连续削入滚沸的锅中。面叶儿如同流星赶月,在空中划过优雅的弧线,落入汤锅时,面条翻滚,宛如银鱼戏水,令人赏心悦目。技艺娴熟的厨师每分钟能削约200刀,每根面条的长度均保持在六寸左右。在品尝美味的刀削面之前,能目睹厨师精湛的削面技艺,无异于欣赏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艺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