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行业的薪酬设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区分企业性质是国企还是私营企业,以及当前的市场状态是牛市、熊市还是平稳期。以我所在的省国企为例,2012年至2016年间,我们设定了年产量300万吨的目标,期间我们完成了所有生产任务,但并未盈利。武钢的老总也曾说过,在那段时间内,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甚至不如养猪业。
在这个漫长的钢铁寒冬中,许多国有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产量越大亏损越多。尽管如此,私营企业却依旧能够保持盈利。当时二线工人工资在3000元左右,最低时甚至有工人全勤仅能拿到1800元。二线科级干部的月薪也仅不到5000元,而处级干部的月薪则更低,大约在7000元左右。一线工人如炼钢炉长,月薪也仅在6000元左右。这段时期,连续三个月未能发放工资,许多员工甚至担心工厂会倒闭。
直到2016年,国家开始禁止地条钢生产,国有企业才迎来转机。随着钢材市场回暖,工人的薪资也开始迅速上涨。二线工人工资涨到了5000多元,科长的月薪更是达到了9000多元,处级干部的薪资也水涨船高。
总体而言,无论何种企业,薪酬设定的核心都是盈利。只有当企业实现盈利,才能确保工资按时发放,工资水平才能提高。没有盈利作为基础,再高的薪酬标准都只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