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的精神行为失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包括器质性精神和功能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疾病主要与脑部萎缩相关,如老年性痴呆和早老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这些疾病的初始症状通常是个性的改变,患者可能变得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性格变得孤僻和自私。他们可能对人际关系缺乏热情,这些症状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也可能是脑部损伤的结果。精神障碍主要以智力下降为主。
功能性精神障碍包括性格障碍、神经症、情感性精神病和老年精神症。
老年性格异常常表现为易怒、多疑、好管闲事和言语罗嗦。患者可能伴有妄想、幻觉、吝啬或无端慷慨,其中妄想往往具有虚构倾向,患者内心缺乏真实感,可能出现收藏癖,喜欢收藏废弃物。
老年人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疑病症,患者常担心自己患有严重疾病,如心血管病或癌症,稍有不适就会夸大症状。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伴有焦虑和恐慌,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碍,进一步可能发展为抑郁症。对这些患者应主要采取心理治疗,同时及时治疗身体疾病。
情感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抑郁症或躁狂症,以抑郁症更为常见。患者可能表现出情感淡漠,困惑不安,决策困难,食欲和睡眠减少。
老年性精神症较为罕见,特别是60岁以后首次发病的患者。这类疾病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之前有症病史,晚年症状有所减轻,但在诱因下可能加重;二是晚发性症,即60岁后首次出现精神症状,可能伴有性妄想和性幻觉,但症状持续时间短;三是缓慢进行性症,病程时间长,可能难以确定确切发病时间,患者可能有神经症或类似人格变态的表现,妄想可能在老年期之前就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