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初,原始人掌握了以石击石的技术,制造出了一些简单且粗糙的石器工具。考古学家将这些工具称为“旧石器”,而使用这些石器的时期被命名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跨度极大,大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直到一万年前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人在与自然的斗争中积累了经验。打制石器的方法逐渐改进,石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分工也日益明确。他们还发明了狩猎的投掷武器——石球。后来,原始人开始使用木制的矛,或者在木棍顶端绑上尖石头或兽骨的标枪来捕捉野兽。这些武器的出现增强了他们猎取动物的能力,促使原始人开始集体围猎较大的野兽。此外,在捕鱼方面,他们也发明了骨制的鱼杈等新工具,这比用手捕捞进步了许多。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弓箭开始广泛应用于狩猎。那时的弓约有一人高,是由有弹性的树条和兽筋弯曲而成。最初的箭石矛和标枪经过不断的改进,才制成了较为轻便的石头箭、骨头箭和羽毛箭等。弓箭不仅能够准确瞄准,还具有射速快、射程远(一般为80到100米,最远可达400米左右)、杀伤力强的特点。
在石器时代,原始人无数次地寻找、选择各种石料,改进石器,从而发现和使用了一些矿石,并开始认识自然界中的金属特性。他们通过多次敲打石块,发现有一种特殊的“石头”不易破碎,且在重击下会发生变形。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石头”实际上是自然铜,可以将其打制成一定形状的工具。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工具大概就是用这种自然铜制成的。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学会了制陶,那时的彩陶烧成温度达到950到1050摄氏度。龙山文化的黑陶是在能进行还原反应的陶窑内烧成的,窑内含有较高成分的碳和一氧化碳。这具备了炼铜所需的高温和控制还原反应的基本条件,因此最初的冶铸技术是从烧陶技术演变而来的。
考古发现显示,原始人很早就用绿色铜矿石作为装饰。这种含铜较高的孔雀石与木炭一起烧到1000摄氏度左右,就可以炼出铜,使人类进入金(铜)石并用的过渡时期。
在冶炼铜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在炼红铜时加入一些锡矿,可以使其更易熔化,并且冷却后比红铜更坚硬。于是,人们逐渐学会了一种冶炼铜和锡的合金——青铜。青铜比纯铜具有熔点低(纯铜的熔点高达1084摄氏度,而青铜熔点只有910摄氏度)、硬度大、易于成形和刃口锋利等特点,很快就成为人类制造武器、工具和日用器皿的主要原料。因此,冶炼青铜的技术得以较快推广。
冶铜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人类开始进入了使用金属工具的时代,标志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在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简陋,人们的生产经验有限,劳动技能很低,因此,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然而,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进行艰苦的斗争,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火的使用到弓箭的发明,从金石并用时期过渡到金属工具时代,所有这些进步,都是原始人为后世人类社会的发展打下了令人缅怀而难能可贵的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