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 78:21:4 是呼出气体的一般比例。具体来说,呼出的气体中大约含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以及4%的二氧化碳。此外,稀有气体约占1%,其他成分和杂质也占1%。
吸入空气的成分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 78:21:0.03。这意味着吸入的空气中大约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以及0.03%的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上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人体需要氧气来进行细胞能量的转化,这一过程最终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是元素周期表上的0族元素,它们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无味的单原子气体,很难参与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共有七种,分别是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放射性)、气奥(Og,放射性,人造元素)。其中Og是人工合成的稀有气体,原子核非常不稳定,半衰期极短,仅有5毫秒。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外呼吸涉及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确保氧气能够从肺部及时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运送到肺毛细血管以便排出体外。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则允许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
在呼吸过程中,当人体吸气时,隔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张,隔顶下降,胸腔内负压减小,外界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经气道进入肺泡内。氧气透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内,而毛细血管内携带的由组织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肺泡内。呼气时,隔肌及肋间肌松弛,胸廓回收,二氧化碳经气道排出体外。通过这样的吸气和呼气运动,人体不断进行气体交换,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求,维持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