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放南山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指天下太平,不再用兵。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武成》:“王来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思想麻痹的状态。
在清朝的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中,有这样一句话:“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天下太平的景象。
马放南山的拼音是“mǎ fàng nán shān”,拼音代码为“mfns”。它的近义词是“马入华山”,反义词则是“兵荒马乱”。在使用时,它通常作为定语,用于描述社会局面。
在英文中,这个成语可以翻译为“graze the war-horses on the hillside”,用来形容战争结束后,士兵们在山脚下放牧马匹的和平景象。
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社会安定对于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历史的长河中,马放南山的故事代代相传,它不仅是对古代战争的反思,也是对未来和平的期盼。每当人们听到这个成语,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宁静而美好的情感。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马放南山都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在当今世界,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马放南山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