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迫击炮从臼炮发展而来,最初的设计可以追溯到1904年的日俄战争。当时,在旅顺攻城战中,日军士兵与俄军战壕之间的距离使得普通火炮和机枪难以发挥效用。俄国炮兵军官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利用臼炮弹道高、射程近的特点,与旅顺城防司令康德拉坚科共同设计了第一门迫击炮。这门迫击炮使用了海军的47毫米臼炮炮身,并安装在轮式炮架上,便于推行。
然而,戈比亚托发明的迫击炮是由海军臼炮改装而来,虽然射程近,但无法拆成可携带的部件,这使得步兵小单位作战时使用起来仍不便利,因此并未得到广泛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现代意义上的可分解、便携带的迫击炮才问世。这种新型迫击炮不仅射程远,而且便于拆解和携带,成为步兵作战中的重要武器。
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进步,使迫击炮成为了一种极为有效的支援武器。它在后续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面进攻和城市作战中。这种迫击炮的出现,标志着迫击炮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迫击炮最初是由俄国炮兵军官戈比亚托在日俄战争中设计的,但真正广泛使用的迫击炮是由英国的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的问世,标志着现代迫击炮技术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