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时期,有一篇著名的古文《为学》,其作者是彭端淑。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无止境的道理。文中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学习的过程和成果。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人,一个名叫李生,一个名叫蜀鄙之僧。李生因为家中贫穷,认为自己没有条件去学习,而蜀鄙之僧却说:“吾欲之南海,何如?”他不仅愿意踏上前往南海的旅程,而且准备好了行囊。李生对此表示不解,认为自己没有条件去,而僧人却说:“吾一瓶一钵足矣。”僧人的话让李生意识到,学习的关键在于决心和毅力,而非物质条件。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李生和僧人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僧人不仅有坚定的决心,还付诸行动,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李生虽然有心学习,却因各种借口推脱,最终一事无成。文章以此说明,只要有决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彭端淑在文中还提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引用了古人的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嬉戏;行为的完善在于深思熟虑,而毁坏在于随波逐流。这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艰辛和重要性。
文章最后,彭端淑呼吁人们要有志于学习,不要因为物质条件的限制而放弃追求知识的机会。他相信,只要下定决心,无论起点如何,都能取得成功。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激励人心的佳作,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