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阶段选入的文言文通常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朗读起来非常悦耳。然而,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们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通读课文,读中自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初见的文言文,先由教师进行范读,再领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理解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让学生自行练习朗读,读顺句子,读出流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出生字新词,初步理解文言文内容,通过自我感受和理解,对文言文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言和叙述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在于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划分朗读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正确划分的节奏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而有些学生可能会误读为“思援/弓缴/而/射之”,导致意思含糊不清。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读音和断句技巧,还能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够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此外,还可以结合现代文的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