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鹃鸟以强占其他鸟类的巢穴而闻名,但被占巢的鸟类并非因为害怕而不敢反抗。通常,这些鸟类会在杜鹃鸟接近时发起攻击,并在杜鹃鸟蛋孵化前,如果能够识别出这些蛋,它们会将其丢弃。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杜鹃鸟的叫声模仿雀鹰,这些鸟类会被欺骗,误以为杜鹃鸟是雀鹰而离开巢穴去查看周围环境。由于未能及时区分杜鹃鸟蛋与自己的蛋,它们往往会让杜鹃鸟的幼鸟在巢穴中成长。这导致了一种误解,即被占巢的鸟类缺乏反抗能力。实际上,它们并非无力反抗,而是杜鹃鸟的策略非常狡猾。
首先,杜鹃鸟的形态与雀鹰相似,雌性杜鹃鸟还能模仿雀鹰的叫声。对于如大山雀或青山雀等被杜鹃鸟占据巢穴的鸟类来说,区分杜鹃鸟和雀鹰是非常困难的。这种相似性让杜鹃鸟能够模仿雀鹰的叫声,诱使其他鸟类离开巢穴,然后趁机将自己的蛋放入巢穴,并移除原主人的蛋。
杜鹃鸟在选择巢穴时,通常会挑选与自己蛋相似的鸟类巢穴。例如,欧洲的大杜鹃有超过一百二十五种宿主。大杜鹃会在仔细观察后,产下与宿主蛋颜色和花纹极为相似的蛋,除了大小有所不同,其余很难区分。杜鹃鸟还会带走宿主的一颗蛋,以保持巢穴中蛋的数量不变。这使得宿主难以识别自己的蛋和杜鹃鸟的蛋之间的差异。
此外,杜鹃鸟的蛋会比宿主的蛋更早孵化。一旦孵化,小杜鹃鸟会努力将巢穴中的其他蛋推出,以确保自己能够获得足够的关注和食物。因此,巢穴的原主人不经意间就养育了杜鹃鸟的幼鸟。
尽管如此,一些宿主已经能够识别出杜鹃鸟和雀鹰的区别,并在杜鹃鸟盘旋于巢穴附近时将其驱逐。还有的宿主能够分辨出杜鹃鸟的蛋,并在孵化前将其丢弃。另外,有些鸟类会选择在狭小的空间建立巢穴,以阻止杜鹃鸟的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