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岩,一种火山喷发的酸性熔岩,通过急剧冷却形成,因其独特的裂隙结构,形似珍珠,故名珍珠岩。它与黑曜岩和松脂岩同属珍珠岩矿,但各自特征显著。珍珠岩内部的圆弧形裂纹是其独特标志,含水量在2%至6%之间。而松脂岩则展现出松脂光泽,含水量在6%到10%不等,黑曜岩则呈现玻璃光泽与贝壳状断口,含水量通常低于2%。
在中国,珍珠岩矿床主要分布在中生代活跃的大陆地壳区域,形成了从黑龙江北部至南海及海南岛,长达3000公里,宽度在300至800公里的火山岩带。这一岩带可以细分为三个亚带,每个亚带都有其独特特点。
第一亚带,也称为大兴安岭、燕山亚带,涵盖了河北的宽城、平泉及张家口、围场、沽源;辽宁的凌源、法库、建平及锦州、锦西义县、黑山;山西的灵丘;河南的信阳;内蒙古的多伦、太仆寺旗、正兰旗、中后旗等地区。第二亚带,即东北北部、山东亚带,包括了吉林九台及黑龙江穆棱等地的珍珠岩矿床。第三亚带,被称为东南沿海亚带,拥有浙江宁海松脂岩矿床等。
自中生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大量岩浆喷发,这些岩浆在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中形成了珍珠岩矿床。目前已在山西、辽宁、内蒙古、河南、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江西、湖北、河北等十余个省份和自治区发现了珍珠岩矿床,其中山西的储量最大。已开发的主要矿床包括河南信阳上天梯、罗山,辽宁建平,浙江缙云,吉林九台,山西灵丘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