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使得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较郊区大。因此,X代表城市中心区,Y则代表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面积较少,而建筑用地较多,地表径流汇聚速度加快,这导致图中的径流汇集速度最快的是标记为①的曲线。所以,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①。
城市化进程中,硬化地面的面积不断扩大,这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使得地下水补给减少,进而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总量也减少。城市雨岛效应增加了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缺乏涵蓄水分的功能,从而导致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和扩大绿地面积不仅能促进地表水的下渗,还能增加地表蒸发,对改善城市水循环具有积极作用。
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分析表明,城市化进程中,硬化地面的扩展和绿地面积的减少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产生了显著影响。硬化地面的增加减少了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位下降,而地表径流总量减少。城市雨岛效应虽然增加了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缺乏涵蓄水分的能力,导致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因此,推广使用渗水砖和扩大绿地面积对于改善城市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地表水的下渗和增加地表蒸发,改善城市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