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系统学派的创立者巴纳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认为管理的职责在于维持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平衡。与此同时,福莱特也强调管理的整体性,她认为企业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整体,管理应着眼于内部协调。随后,管理科学学派将系统分析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和复杂管理决策。
组织被视为一个由五个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社会技术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技术、社会心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分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构成整体。每个系统还可细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企业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组成,这些要素在一定目标下协同工作。管理人员需保持各部分动态平衡,适应环境变化,实现目标。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内外部条件。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管理人员不应仅关注特定职能,而应考虑整体目标。系统管理学派将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视为既有联系又区别的三个领域。
系统观点强调整体的重要性,每个部分是次要的,部分的结合是相互联系的条件,系统由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各部分围绕实现整体目标发挥作用。系统具有半开特性,既具有独立性,又与外界交流。
系统分析是找出系统内可行方案的过程,以系统整体最优为目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系统管理强调目标导向、系统优化、责任分配和个人发展,四个阶段包括创建、设计、运行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