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中秋节是孩子们自己扎灯笼的节日,橄榄形、蝴蝶灯、金鱼灯笼等,充满乐趣。
大人则放孔明灯,直径一米半,骨架竹子,外壳多层纸,升上天需加热空气。各村还会斗灯笼,看谁做得靓,舞得好看,狮子灯、龙灯都有。
孩子们猜灯谜,猜中可得奖品,吃柚子、杨桃、月饼等应节食品,赏月玩到深夜。
现在,家人吃顿团圆饭,聊聊、赏赏月。
昔日砌月光宝塔,用砖头砌高塔,放蜡烛点亮,孩子们用竹管做,弹湿纸团打破别人灯笼,互相报复。
晚上拜月亮,烧纸元宝,吃米饼糕、大红柿子、芋头仔、杨桃、菱角、生梨,猜灯谜赢蜡笔礼物。
现在,吃团圆饭,坐坐、喝喝酒。
昔日小孩扎灯笼比漂亮,赢月饼奖励,自制酥皮饼子,油炸粑粑,花生板栗芋头必不可少。
现在,准备礼物给长辈,留在广州则上白云山赏月吃东西。
记者观察到,现在的中秋节多是团圆饭、喝酒,似乎缺少了当年的热闹。
有人认为,中秋节没假放,城市治安不好,城市禁止烟花鞭炮,种种原因导致。
但归根结底,是现在对中秋节不够重视,缺乏过节氛围。
教育中也忽视了传统文化,新一代难以品味中秋节内涵。
以前的习俗玩法简化,难道仅仅团圆就够了吗?
从现在开始,努力还原原汁原味的中秋节,每个人都应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