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因此没有固定的熔点。它主要由硅酸盐类化合物构成,这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在高温下熔化成玻璃态。
2. 玻璃的软化点通常在600度左右,这意味着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玻璃开始变软。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的流动性会逐渐增加。
3. 在制造过程中,为了使原料(如纯碱、石灰石、石英)完全熔化,需要高达1500度的温度。这些原料在高温下熔融,形成连续的网络结构,并在冷却过程中逐渐增加粘度,最终硬化成为玻璃。
4. 普通玻璃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Na2SiO3、CaSiO3、SiO2,或者是Na2O·CaO·6SiO2等。这些成分构成了硅酸盐复盐,形成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5. 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主要用于隔风透光。除了透明的玻璃,还有混入了金属氧化物或盐类而呈现颜色的有色玻璃,以及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
6. 有时,透明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被称作有机玻璃。实际上,玻璃是一种混合物,属于非晶体,因此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7. 玻璃从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温度区域(即软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这个范围从Tg(转变温度)到T1(液相线温度)。与之不同的是,结晶物质有一个固定的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