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春秋时期,敦煌因其丰富的瓜果而得名瓜州。随后,在战国时期,月氏人逐渐崛起,并吞并了羌人,驱逐了乌孙,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大月氏国的领土。到了秦汉之际,匈奴在漠北崛起,击败了月氏,并控制了敦煌。
2. 西汉武帝年间,经过对匈奴的反击,河西地区最终归属汉朝。公元前111年,敦煌郡的设立标志着其在汉朝版图中的地位,其名“敦煌”寓意为“大”和“繁荣”。张骞的西域之旅,即“凿空”,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新莽时期,敦煌一度更名为敦德,但随着东汉的建立,其原名得以恢复。
3. 窦融引领河西地区归附东汉,敦煌郡肩负起对抗北匈奴的重任,并在此时期经济发展和地位提升。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使其成为西域军政中心。
4. 魏文帝曹丕篡位后,消除了河西的割据势力,并委派尹奉为敦煌太守。西晋时期,敦煌涌现出索靖、索袭、宋纤、_腾等著名儒者。前凉设沙州,后成为西凉国都。
5. 前凉时期,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及西域都护等机构合并为沙州。前秦公元366年始开凿莫高窟。400年,李_建建立西凉国,以敦煌为都。
6. 北魏初年设立敦煌镇,526年设立瓜州,敦煌成为其治所。尽管经历多次战乱,敦煌的经济逐渐繁荣,成为五凉文化的中心。北周初期设沙州,5年改为鸣沙县,属敦煌郡。
7. 隋朝初期废除郡制,设立瓜州,敦煌一度被突厥和吐谷浑占据。隋炀帝即位后,击败吐谷浑和西突厥,重新控制敦煌,并恢复丝绸之路的畅通。大业三年(607年),敦煌郡得以恢复,鸣沙县再次更名为敦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