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来欣赏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感受这位宋代著名词人的艺术魅力。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
在玉碗中盛着冰冷的露水,滴落的露珠如花般绚烂。细腻的粉末与香汗融为一体,透过轻薄的纱衣,展现出如雪一般白皙的肌肤。晚妆之后的面容,胜过盛开的荷花。
头发披散,似乎是为了迎接眉间的月光;酒后微红的面颊,犹如初升的朝霞。春天的梦啊,到了夕阳西下时才醒来。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夏日夜晚的美丽女子。上片概述了女子的夏日装扮,下片特写她的容貌,层次分明,呈现出一种静态美,宛如一幅夏夜仕女图。
首句以室内冰碗和冰滴描绘出清凉的氛围,反衬出室内的炎热。接着,作者描绘了女子身上细腻的粉末与香汗,以及她那如雪般白皙的肌肤,如同夏夜中的一抹清凉。浓妆的娇面,更胜过艳丽的荷花,展现了仕女的美态。
下片,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写出女子微醉的神态,艳丽而不俗气,细腻而不纤弱。古代女子以黄粉在额上画月形装饰,称为“眉际月”。李商隐的诗中也曾提及。这里的“欲迎”和“初上”,既形容了女子的美丽,也流露出词人的欣赏之情。“月”与“霞”双关,既指女子的眉和脸,也是夕阳下的景色。女子睡醒,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短暂,昼眠初醒,方知这一切都是梦。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细腻描绘,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栩栩如生,充满生活气息,让人仿佛可见可感。词风浓艳,颇具“花间”遗风。
在艺术上,这首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前后照应,自成一体。如末句的“日西斜”与上片的“晚来”相呼应。
其次,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全词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形象感,韵味无穷。
再次,比喻手法,突出特点。如“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两句,通过比喻,强调了女子肌肤的白皙和晚妆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