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作为人类社会肯定要保证人的生存,应该去投资解决民生问题。但现在的情况是国家并不缺钱,如果这时候将保护珍稀物种的资金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就不合理了。
国家对珍稀物种的保护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直接对某些濒危物种进行抢救性保护及人工繁育尝试,如迁地保护等;二是划定保护区对珍稀物种进行保护,也就是就地保护。在一些保护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或,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解决当地居民的民生问题。一般情况下,国家对保护区的居民都有一些支持,但限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差异,可能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我个人不赞同网友wdy2hj的回答,污染问题其实还是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不愿意降低利润,赚的是昧良心的钱。偷猎则可以用那句话解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解决民生问题也需要科学决策,不是简单的投资,而是要授人以渔,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且可持续的发展措施,而不是像现在领导们拍脑袋就决定上马一摊子不合实际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