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设定在三国时代,地点是东吴都督周瑜的军帐。周瑜正坐在主帅位置上,诸葛亮和鲁肃分坐在两旁,商议着即将到来的战役。
周瑜(沉思):“诸葛军师,我们即将与曹军交战,水上作战,你觉得哪种武器最为合适?”
诸葛亮(毫不犹豫):“弓箭最好!”
周瑜点头:“对!先生的想法与我如出一辙。然而,军中缺乏箭矢,我想请先生负责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请先生不要推辞。”
诸葛亮(温和):“都督的委托,自然会尽力完成。请问十万支箭何时会用?”
周瑜(急切):“十天内可以完成吗?”
诸葛亮(坚定):“既然要交战,十天时间必然延误大事。我的预计是三天。”
周瑜(严肃):“军情紧急,怎能开玩笑!”
诸葛亮(恭敬):“都督误会了,我怎敢与您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不好箭,甘愿受罚。”
周瑜(豪爽):“摆上酒来,我们要痛饮一番!”
诸葛亮(谦逊):“都督,到第三天,请您派遣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我告辞。”
(诸葛亮离开,鲁肃目送其行。)
鲁肃(疑惑):“都督,三天时间如何能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难道在说谎?”
周瑜(平静):“这是他的承诺,我并未逼迫他。我吩咐军匠故意拖延,不准备充足的材料。到时候无法完成,定他的罪,他还能说什么。你去探听消息,回来告诉我。”
(周瑜与鲁肃先后离开。鲁肃、诸葛亮从不同方向再次登场。)
诸葛亮(恳切):“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希望您能帮我。”
鲁肃(不解):“都是您自己惹的,我怎么帮得上您的忙?”
诸葛亮(微笑):“其实,我也不需您大忙,只需您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二十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盖,还需一千多个草把,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必有十万支箭,不过,请您不要让都督得知。”
鲁肃(点头):“一切都按先生吩咐的办,确保不让都督知晓。”
(诸葛亮与鲁肃下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