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包括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是全球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之一。这些草原的形成通常与土壤层薄或降水量少有关,使得草本植物能够茁壮成长而木本植物难以广泛生长。
中国是全球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草原总面积接近4亿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几乎是现有耕地面积的三倍。如果从中国的东北到西南画一条斜线,这条线从东北的完达山开始,穿过长城,沿着吕梁山,经过延安,一直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缘。
草原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全球气候干冷期,与它们常常混淆的莽原、沙漠和灌丛地相似。实际上,禾草科(包括早熟禾科和禾本科)在新生代早期才最终进化完成。草原最早出现的具体日期因地区而异,在许多地方,新生代的化石记录显示了一系列植被类型的演变。
例如,在过去的5000万年里,澳大利亚中部的热带雨林逐渐被莽原、草原,最终转变为沙漠。在某些地方,草原的规模仅在大约200万年前极度干冷时期才接近现代水平,尤其是在北方温带区,这种情况被称为“冰期”。草原与相关植被类型之间通常存在一种动态平衡,干旱、火灾或密集放牧等时期有利于草原的形成,而湿润季节和缺乏重大干扰则有利于木本植被的增长。
这些因素的变化频率和严重性可以导致植被类型的全面转变。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动直接关系到草原的形成与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