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唐代《峨眉山月歌》】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清】纳兰性德《虞美人》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月亮在文学中往往被用来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它的冷清与高远,常常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例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里,月亮成了古今不变的见证者,承载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同样,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的冷清画面,月光下的乌鸦啼叫,霜满大地,江边的枫树和渔火映衬着诗人的愁思,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寂寞。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中,“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通过月亮的清冷,表达了离别后的忧伤与哀愁。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则通过春江上的月光,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此外,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月夜发清溪》中,月亮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峨眉山月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王维的“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则通过山月的明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月亮作为自然界的美丽象征,同时也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它在不同的诗篇中,或孤独,或忧伤,或宁静,或思念,无不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