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腹泻(功能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可能伴有脓血或粘液。假性腹泻则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但粪便仍然成形。急性腹泻通常由急性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或过敏引起,而慢性腹泻则可能持续数月至数年,常见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情绪性因素和消化不良。
中医将慢性腹泻分为几种类型:脾肾虚寒型、脾胃气虚型和肝旺克脾型。脾肾虚寒型表现为腹部寒冷、四肢不热;脾胃气虚型表现为胃口不好、腹胀、四肢沉重无力;肝旺克脾型则在情绪激动后出现腹痛和腹泻。
慢性腹泻的治疗应注意避免诱因,保持情绪稳定,并采用易消化、少渣的食物。此外,红枣、淮山药、栗子、扁豆等食物有助于健脾止泻。大蒜虽然有杀菌作用,但辛辣会刺激肠壁,应避免生吃。
成药自疗法推荐脾肾双补丸、补脾益肠丸和逍遥丸,针对不同类型的腹泻。验方自疗法包括使用厚朴、五味子等草药煎煮饮用,以及用于大便秘结与泄泻交替出现的处方。饮食疗法包括煮熟的苹果、饭锅巴、猪腰子等食物,以及使用独头蒜和生姜外敷。
外治法包括腹部按摩、转腰腹和按揉天枢穴、足三里穴等穴位。独头蒜和生姜外敷也有助于缓解症状。食疗法包括杨梅果、荔枝干、石榴果皮、山药山楂、猪肾等食物,以及猪肚山药粥、黄牛肉汤、赤小豆和鹌鹑等。
通过综合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慢性腹泻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在治疗过程中,应持续关注自身反应,并适当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