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按照季节顺序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此时万物开始复苏;雨水时节,春雨到来,为农作物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惊蛰意味着春天的雷声开始惊醒冬眠的动物,大自然进一步活跃起来。春分是春季的中点,昼夜平分,春意盎然。清明时节,天清气明,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谷雨则预示着春季的结束和夏季的临近,此时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进入夏季,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小满反映的是谷物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则意味着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可以收割了。夏至是夏季的中点,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小暑和大暑分别表示夏季的炎热程度,大暑是最热的时候。
随着秋季的到来,立秋标志着秋天的起始。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天气开始转凉。白露时节,夜晚温度下降,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水珠。秋分是秋季的中点,昼夜再次平分。寒露表示气温更低,露水更冷,将要凝结成霜。霜降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表示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进入冬季,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小雪和大雪反映的是降雪的程度,大雪时降雪量更大。冬至是冬季的中点,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小寒和大寒分别表示冬季的寒冷程度,大寒是最冷的时候。这样,二十四节气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反映了自然界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