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信息的可量度性:信息可以采用特定的度量单位进行量化,并且可以通过信息编码来进行度量,例如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系统。
2. 信息的可识别性:信息可以通过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和把握。
3. 信息的可转换性:信息能够在不同的形态之间进行转换。例如,自然信息可以转化为语言、文字、图像等形式,同时也可以转换成电磁波信号或计算机代码。
4. 信息的可存储性:信息能够被存储,大脑可以被视为一个天然的存储器。除此之外,人类发明的文字、摄影、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存储器等都是存储信息的工具。
5. 信息的可处理性:人脑是处理信息的高效装置,能够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作、改进、发明和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计算机同样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6. 信息的可传递性:信息的传递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是同时进行的。人们通常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
7. 信息的可再生性:经过处理,信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得到再生。例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以用语言或图形等方式来生成新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和文字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进行再生。
8. 信息的可压缩性:信息可以进行压缩,以不同信息量来描述同一事物。人们常用尽可能少的信息量来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
9. 信息的可利用性:信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利用性。
10. 信息的可共享性:由于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以被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