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的大片沙海,以其极端的干旱和高温闻名于世,曾一度被认为是生命的荒漠。
2. 撒哈拉的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公里,长度和宽度分别超过4800公里和1800公里,其辽阔与荒凉让人望而却步。
3. 从卫星图像上看,撒哈拉北部的红棕色景观象征着地球上最为恶劣的气候条件,长期的高温和干旱使得这里成为生命的禁区。
4.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撒哈拉西部的130万平方公里沙漠地带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树木的种植使得这里重现生机。
5. 2020年,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 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团队共同对西非进行了考察,惊讶地发现萨赫勒和半干旱地区竟然覆盖了亿计的树木,这些树木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片庞大的森林。
6. 这一发现了人们对于该地区不毛之地的固有印象,为此,美国宇航局动用了高科技侦察卫星,并采用了哥本哈根大学提供的深度学习算法来统计树木数量。
7. 经过计算,研究人员在西非的13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发现了18亿棵树木,平均每公顷约13.4棵,这一数据在卫星图像中得到了印证,西非部分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绿化趋势。
8. 哥本哈根大学的专家们开发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卫星图像中的树木,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的效率,这一创新技术使得绘制全貌的树木图成为可能。
9. 树木的增加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它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生态平衡,这一变化反映出地球环境的改善。
10. 西非地区树木增长的原因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随着地球变暖,北极冰层融化,西非地区可能因气候变湿而有更多降雨,从而促进了树木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