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马拉尼奥州海岸附近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公园内,是世界上最为湿润的沙漠之一。公园占地1550平方公里,拥有50公里长的海岸线,地势平坦,整体海拔较低。
2. 在这片白茫茫的沙海中,散布着上千个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湖泊,因此被誉为“千湖沙漠”。沙漠与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既诡异又震撼的视觉体验,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3. 千湖沙漠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密切相关。该地区靠近赤道,属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年降雨量可达1600毫米。这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沙漠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撒哈拉沙漠曾有过数年无雨的记录,而北京和上海的年降雨量分别为550毫米和1100毫米,海口的降雨量才达到1600毫米。
4. 雨季通常从1月持续到6月,期间的大量降雨在沙丘的沟谷中汇集,形成湖泊。7月是雨季的鼎盛时期,随后随着雨季的结束,湖泊开始逐渐蒸发,水面每月下降约1米。到了10月,干季到来,湖泊逐渐干涸。
5. 关于千湖沙漠的沙子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是,地球成板块时,在马拉尼昂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沉积层。地壳抬升后露出水面,经过海流的冲刷形成沙石,再经过风化作用变成沙丘。另一种观点认为,沙子是由多条河流携带至此,在流经大海时受到海流阻滞,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沙丘。
6. 千湖沙漠下层的花岗岩是不可透水的,这使得雨水得以储存而不流失,因此即使在雨季过后,仍能欣赏到沙漠与湖泊共存的景象。湖泊中的鱼虾等生物,得益于周边丰富的水系和地下水。雨季时,湖泊与两条大河相连,鱼虾随河水迁移至此繁衍生息。即便在湖泊干涸的季节,一些鱼虾的卵仍能在湿润的泥浆中存活,等待下一个雨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