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沙丘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对未固结物质的搬运与堆积作用的结果。
2. 沙丘常见于风力强劲的沙漠地区,例如撒哈拉沙漠,其沙丘覆盖面积巨大,达到约700万平方公里。
3. 沙丘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跳跃过程和表层蠕动过程:跳跃过程中,风将沙粒刮起并落下;表层蠕动过程中,沙粒在跳跃后撞击地面,推动其他沙粒前进。
4. 沙丘的形成机制通常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障碍物如石头或植物阻挡风流,使沙子在风向一侧堆积,沙丘随之逐渐增大。
5. 沙丘移动的原因在于沙粒间的摩擦力。当沙丘的滑面变得过于陡峭时,沙粒会因重力作用下滑,从而推动沙丘前进。
6. 根据风力作用方向和形态分布关系,沙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新月形沙丘、纵向沙垄和金字塔沙丘。
7. 新月形沙丘是最典型的沙丘类型,其形状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高度一般在数米至十余米。
8. 长条形沙丘沿盛行风方向成线性分布,沙埂间的凹处被风刮平,沙埂延伸很长,有时可达几公里。
9. 在多风向风沙流作用下,沙丘形态可能复杂多变,形成如星形或角锥沙丘,这些沙丘有时会成为沙漠旅行者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