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而登山时常提到的高山反应主要是指急性高山反应。急性高山反应的严重形式被称为急性高原病(AMS),它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即使同一人多次上山,反应也会有所变化。研究表明,身体健康与否并不直接决定AMS的发病率。尽管目前尚无确切的病因,但从无数滑雪、旅行和登山者的经历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AMS病例,积累了相应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经验。
一般而言,只有在海拔3000米以上,人们才会出现症状。AMS的发生与上山速度密切相关,控制从低海拔地区逐步上升到高海拔地区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理想情况下,一天内上升的高度不要超过300米。不过,这一数字可能过于保守,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引起反应,但不一定严重。由于天气、季节和行程因素的考虑,实际操作中每天300米的上升速度可能过于缓慢。
急性高山反应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医学界认为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在高海拔时呼吸急促,血液中氧气不足导致碳酸根过多,进而引起轻微脑部水肿,从而产生头痛和恶心。夜间睡眠时,呼吸不均匀,有时会出现窒息感(Cheyne-Stokes呼吸),对休息的影响可能更大。
大量饮水对于防止和减轻症状非常重要。虽然这听起来与防止水肿矛盾,但多饮水有助于排尿,缓解血液碱性。减少饮食中的盐分,多吃碳水化合物也有助于缓解症状。用少喝水来防止积水,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增高,渗透压失衡,加重积水。登山时多饮水已被无数实践证实有效。
急性高山病(AMS)是许多高山病症的总称,其中高海拔肺水肿(HAPE)和脑水肿(HACE)具有强烈的致命风险。肺水肿表现为患者比常人更疲劳,呼吸困难,肺部有呼噜声等。脑水肿则表现为颅腔内积水,压迫大脑,导致神志不清、烦躁、平衡能力减弱等症状。HACE和HAPE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在几天内丧失行动能力,最终休克死亡。
高压氧舱对AMS治疗有效,但在野外难以获取。对于HACE和HAPE,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下山。从经验看,即使下降几百到一千米也会有显著效果。登山文献中常有类似的记载,如某人AMS症状减弱,被带到较低海拔营地后,一两天内明显好转,一周内几乎完全恢复。
预防高山反应的最好方法是控制上山速度,让身体有足够时间适应低氧压。除非计划不久下山,否则在3000-4000米以上长时间停留时,应进行适应性行军,最好在达到新高度时,白天到高处“干活”,晚上在低海拔睡觉。行进中深呼吸,有节奏地行进,将呼吸与步伐协调起来。减少劳动量也有助于防治AMS,因为人在活动时,血液中的氧分压降低,产生类似低气压的效果。未适应的人应控制工作量,但高海拔适当的工作量也能促进身体适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