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基在垂直均布荷载的作用下,其破坏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
地基破坏的具体形式与地基土的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压实性。通常来说,坚实或密实的土由于其较低的压缩性,容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这是因为这类土壤在受压时,土体整体均匀地发生位移,导致整体剪切破坏。
而对于软弱黏土或松散的沙地基,则由于具有中高压缩性,更容易表现出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剪破坏。当地基土在荷载作用下局部产生剪切破坏时,会形成局部剪切带,破坏范围相对较小。而冲剪破坏则是在局部剪切破坏的基础上,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冲剪区,破坏程度更加严重。
因此,在设计地基时,需要根据地基土的具体性质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整体剪切破坏的特点在于,破坏面沿着土体整个层面发生,破坏面通常沿着最大主应力迹线。而局部剪切破坏则主要发生在土体局部区域,破坏面通常沿着土体中的软弱面或裂隙发生。冲剪破坏则是在局部剪切破坏的基础上,由于应力集中作用,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展,形成冲剪区。
不同类型的破坏形式对地基的稳定性影响程度不同,整体剪切破坏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则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需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了解地基破坏形式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有助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