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目标在于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貌意识,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声音和语气表演儿歌中的情节。活动旨在通过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加深孩子们对文明礼仪的理解。
首先,通过手指游戏《红红和黄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回忆如何敲门,强调敲门时的文明礼貌。接着,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儿歌《雷公公和啄木鸟》,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敲门方式及其后果。教师提问:装雷公公和装啄木鸟时,分别使用了怎样的敲门声音和语气?孩子们通过敲桌子来表现,讨论并得出雷公公的声音很大声,啄木鸟的声音很柔和。
随后,孩子们学习朗诵儿歌,通过不同的声音和语气来表现雷公公和啄木鸟的角色。教师引导他们理解:“我装雷公公”这一段应该用急促的语气和大声的声音,“我装啄木鸟”这一段则要用柔和的语气和轻声的声音。
活动中,教师还设问:我装雷公公敲门“轰轰轰”时,奶奶开门了吗?我装啄木鸟“笃笃笃”敲门的时候,奶奶开门了吗?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孩子们了解到,文明礼貌的敲门方式能让人们更容易接纳自己。
最后,孩子们分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鸟》,教师扮演奶奶,通过朗读和表演,进一步体验作品。孩子们在表演中不仅加深了对文明礼仪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用不同的声音和语气来表现不同角色的情感。
活动延伸至日常生活,鼓励孩子们将文明礼貌的行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是敲门时要注意礼貌,日常生活中也要时时刻刻做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