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审程序中的全面审查原则表明,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不仅限于一审判决中被上诉或抗诉的部分,而是应当对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这种全面审查的原则旨在确保司法公正,避免因一审程序中的疏忽或错误而影响案件的最终判决。
具体而言,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需要仔细审查一审法院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各个方面。如果在二审庭审中发现一审法院存在程序违法的情况,如审理过程中违反了法定程序,或者在证据采信、事实认定等方面存在明显错误,二审法院应当首先指出这些违法或错误,并依法进行纠正。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二审法院必须在发现程序违法的情况下,直接对实体问题进行审理。在某些情况下,程序违法可能对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产生重大影响,此时,二审法院应当首先纠正程序违法,然后再进行实体问题的审理。但在其他情况下,如程序违法对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影响不大,二审法院可以先纠正程序违法,待程序合法后再进行实体问题的审理。
综上所述,二审法院在发现一审法院程序违法的情况下,应当首先纠正程序违法,然后再决定是否对实体问题进行审理。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确保司法公正,也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审理。
此外,全面审查原则还要求二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和抗诉人的抗诉理由,以及双方当事人在庭审中的陈述和辩论,确保审理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