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蚯蚓作为杂食性动物,其食物范围广泛,包括各种禽粪、畜粪、瓜果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这些饲料需事先发酵,确保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呈咖啡色。蚯蚓偏好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及其分解产物。它们对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感兴趣,却对热化细软的饲料表现出极大兴趣,尤其对动物性食物的摄取量尤为显著,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无毒、酸碱度适宜(即pH6-7)、盐度不高的有机物质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例如,禽畜粪便、农副产物加工后的下脚料、轻工产物、酿造业(如酒、食品等)、制糖、造纸、木材加工、屠宰场、鱼类加工场等有机废料(如酒箱、雄渣、锯末、废纸浆等),以及生活垃圾、厨房销毁物(鱼禽内脏、各类蔬菜销毁物、米汤、残剩饭菜等)、各类杂草落叶、枯枝朽木、藤蔓、果皮以及各类动物尸身,各类真菌和培育食用菌后的销毁物等,均是蚯蚓喜食的饲料。
蚯蚓偏好阴暗环境,属于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通常在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采食和交配都在暗色环境下进行。蚯蚓对光线敏感,为负趋光性,尤其避免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阴湿的早晨蚯蚓出穴活动即为此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紫外线。阳光照射试验显示,蚯蚓在阳光下照射15分钟后66%死亡,20分钟后则100%死亡。
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偏好疏松且富含有机物的泥土,如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蚯蚓偏好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和震动,生活于工矿周围环境的蚯蚓生长状况不佳或逃逸。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蚯蚓偏好温暖环境,世界性分布,但喜较高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蚯蚓还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在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增多时,老的就会跑掉、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