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是,又称利事,寓意大吉大利,好运连连。在中国,不论富豪还是普通民众,派发的利是金额多为10或20元,最高不超过50元。派发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和未婚人士,包括五六十岁的单身朋友。过年期间,派发利是不仅是一种祝福,更是一种快乐的表达。见到笑脸,收到利是就像捡回了一个欢乐,双方都感到兴高采烈。
新年期间,除了去酒楼吃饭要为服务员派发利是,长辈为孩子派发,给未婚的朋友派利是。假期过后,公司还派开工利是,取其凡事顺利之意头,且每封开工利是内附一张心意卡,印上勉励词句,以激励员工。几十元的利是,代表着一份关心,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又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开工利是不分大小,每名员工都一样,不与业绩挂钩,不改变利是的性质。
如今,过年期间孩子收到的利是越来越多,这成为家长的一大难题。他们认为,处理不当,孩子可能会养成挥霍的习惯,忘记父辈过去的艰辛。很多家长都在寻找方法,教导孩子如何理财。有些人建议孩子将所得款项,分摊全年使用;有的让孩子订下目标,立下储蓄计划;有的将部分拿出来与社会上贫困人士分享。
利是的写法有“利市”或“利事”。《易经》中提到的“利市”有本少利多之意,而“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也早有记载,可见利市也有好运之意。根据《易杂注》记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由于“事”和“是”相通,所以很多人把“利事”写成“利是”。一些老人家称利是为“红纸”。现在常见的利是封只有数十年的历史,清朝时还未有利是封,每逢佳节,要用红纸裁成小方块,将铜钱包在里面封成利是。
第一代利是封出现在光绪时期,印刷技术普及后才开始面世。当时的利是封是用红纸印上黄色油墨,未干时再髹上金粉,看起来就像在红纸上印上金字。除吉利的字句外,有的也配以简单图案。30年代初期,七彩印制的利是封首次推出,上面印有帆船、福绿寿等吉祥年画。烫金字体的利是封在六十年代才出现,而烫金的“百家姓利是封”在七十年代开始盛行。各大公司在六、七十年代也开始印制利是封送给客户,以达到宣传的效果。
农历新年期间,乖巧的小朋友见到长辈,都会讲些吉利的贺年话语,而长辈则报以利是,表示祝福。利是封的演变,从最初的红纸包裹,到现在的精美设计,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