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稻田化学除草是实现省工增产增收,确保稻田生产丰收的重要技术。
2. 市场上除草剂种类繁多,若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除草效果,还可能导致药害。
3. 为了提高化学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技术,确保除草效果,减少药害风险,以下是一些稻田化学除草的技术要点。
畦埂排沟除草:
- 使用灭天性除草剂,如20%百草枯200~250mL/亩或30%草甘磷酸200~250mL/亩。
- 在翻地前5~7天选择晴朗天气,均匀喷雾施用。
水育稻空局田除草:
- 采用苗后内吸选择性除草剂,如2.5%五氟磺草胺40~60mL/亩。
- 在幼苗2~3叶期,加水20~30KG均匀喷细雾。
- 药前排干田水,药后24小时内注水,保持层析水5~7天。
抛栽稻田除草:
- 使用芽前封闭型除草剂,如10%吡嘧磺隆20克/亩。
- 稻苗活蔸后(早稻抛后5~7天,晚稻抛后3~5天)注水2~3公分。
- 拌细土均匀追施,确保田面平整,并保持水分4~5天。
稻田除草(补充):
- 同样使用芽前封闭型除草剂,如25%苄·乙30克/亩。
- 稻苗活蔸后(早稻栽后5~7天,晚稻栽后3~5天)注水2~3公分。
- 拌细土均匀追施,要求田面平整,锁水4~5天。
药害原因:
- 施药水深度过深,淹没心叶。
- 施药后未及时排水,药剂残留在泥土表面。
- 药肥(土)搅拌不均匀或田面不平整,导致局部药害。
- 施药时露水未干,叶子沾附药粉。
- 不按照除草剂使用说明书要求,随意增减使用量,改变施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