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吸虫的生命周期相当复杂。虫卵随病人的粪便进入水中,卵内的毛蚴会孵化,钻入钉螺体内,在钉螺体内经历母胞蚴和子胞蚴阶段,发育成大量尾蚴。当人接触到含有尾蚴的水时,尾蚴会迅速吸附并穿过人的皮肤,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感染后的尾蚴在人体内会变成童虫,经由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到达肺部,通过肺静脉进入大循环,散布到全身。只有进入肠系膜静脉的童虫能够继续发育为成虫,其余则可能在中途夭折。感染后约三周,童虫会在体内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开始产卵。
虫卵会随门静脉血液流到肝脏或逆流入肠壁,最终沉着在组织内,约11天后发育为成熟的虫卵,内含毛蚴。肠壁内的虫卵会破坏肠粘膜,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再重演整个生命周期。
钉螺在水中或带有水珠的植物茎叶上爬行时,尾蚴会从螺体逸出进入水中。当人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或在湖中活动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研究显示,尾蚴也可能通过口腔粘膜进入人体,导致感染。
了解钉螺、尾蚴、水体与人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血吸虫是如何传播的,以及为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会导致感染。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