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古代乐府诗中,"莲"字与"怜"字谐音,常用来表达怜爱的情感。
南朝时期的一首无名氏乐府民歌《西洲曲》中,便借用了莲的谐音来传达这种情感。诗中摘录如下: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祥谨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在这里,“莲”与“怜”的谐音双关,使得“莲子清如水”的描写不仅形容了莲子的清澈,也隐喻了女主人公纯洁的爱情。她如此珍视这象征,以至于将其置于怀袖之中,莲心因此而变得彻底红润,象征着他们之间情感的深厚。
莲花的颜色多样,从白色到粉色、深红、淡紫或间色变化,被誉为花中君子,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纯净的美好。并蒂同心的莲花,一蒂两花,成为男女恩爱、夫妻恩爱的象征。莲蓬多子,也寄托了多子多福的愿望,象征着家族的繁荣和昌盛。
在国画中,荷花有着丰富的寓意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塑造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形象。荷花还寓意着公正廉洁,是对清官的赞誉;而荷花枝繁叶茂的景象,则被用来比喻根基牢固,家族兴旺发达,世代绵延,家道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