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鹅流感,一种急性病症,常见于鹅类,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松散、翅膀下垂,体温上升,食欲减退或完全废弃。
2. 病鹅可能出现红眼症状,一侧或双侧角膜混浊,严重时可导致失明;鼻涕或鼻血也是常见症状,脚部软弱,站立不稳。
3. 部分鹅出现头部和颈部肿大,出现神经症状,如歪头斜颈;产蛋量可能下降20%至50%;粪便呈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
4. 病程通常为2至4天。剖检可见皮下出血,心包炎,心内外膜瘀血或出血;鼻腔、气管、肺和气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5. 肝脏、脾脏和肾脏可能出现瘀血或肿大,胆囊肿大,脾表面可能有灰色小点,肠道充血或出血,泄殖腔水肿。
6. 鹅流感需与鹅巴氏杆菌病和小鹅瘟区分。巴氏杆菌病可见肝脏坏死,而鹅流感则不然;小鹅瘟主要影响15天以内的小鹅,成年鹅不发病,特征性病理变化在肠道。
7. 预防措施包括科学饲养,改善生活条件,保持鹅舍干燥通风,并确保雏鹅保暖;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
8. 在疫区,使用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预防。首免在7至10日龄的雏鹅中进行,间隔15天后加强免疫,留种鹅在6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产蛋前15至20天进行第三次免疫,此后每半年免疫一次。
9. 治疗鹅流感时,可使用禽流感抗血清或多价高免蛋黄抗体,配合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以增强鹅的抵抗力和非特异性免疫;使用药物减少应激,控制细菌继发感染,防止并发症;治疗过程中需隔离病鹅,加强消毒,减少病毒浓度,及时处理死鹅,并降低饲养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