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程开甲,被尊称为“核司令”,在1960年加入了中国的核武器研究队伍,从此在学术界消失了踪迹。他不仅培养出了10位院士和40多位将军,还在西北戈壁滩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他的事迹是奉献、爱国和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2. 于敏,被誉为“氢弹之父”,在面临重重封锁的情况下,他接受了研制氢弹的任务。在经历了生死边缘的三次挑战后,他最终在罗布泊沙漠腹地成功引爆了核爆,赢得了“氢弹之父”的美誉。他的故事同样展现了奉献、爱国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3. 冯友兰,因“不着急”的态度而闻名,他在80余岁时开始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90多岁才最终完成。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沉淀、坚持不懈和厚积薄发的价值。
4.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人,选择坚守林场,宁愿与精彩的大千世界擦肩而过。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巧妙地见证了林海的壮观,诠释了坚持不懈和不忘初心的精神。
5. 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校长在1935年提出的“爱国三问”,激励了青年人奋发图强。这一问句不仅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成为了爱国和报国的典范。
6. “阿木爷爷”通过一把木凳、百万粉丝和过亿播放量,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艺。他用一句话道出了“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的真谛,体现了专注和工匠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