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主义课程论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思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是这一课程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结构,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活动课程论起源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美国,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物。杜威作为这一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认为教育应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
布鲁纳和杜威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课程理论,布鲁纳注重学科知识的结构化,杜威则更强调实践活动的价值。这两种理论都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布鲁纳倡导的学科基本结构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杜威的活动课程论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种课程理论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它们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于,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兴趣,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此外,这两种课程理论也提醒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