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铝合金铸件的生产过程中,熔炼阶段会吸收大量的氢气。随着铸件冷却,温度下降,氢气开始析出。在合金液冷却凝固的过程中,氢的溶解度显著降低。据研究,氢在铝合金中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少,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时,氢的溶解度会下降19倍。因此,在凝固过程中,如果氢的含量超过了合金的溶解度,就会以气泡的形式排出。而这些气泡如果不能及时上浮并排出,就会在合金内部形成细微的空洞,即我们常说的针孔。
针孔的形成对铝合金铸件的性能影响较大。首先,针孔的存在会降低铝合金铸件的机械强度,因为这些细微的空洞会削弱材料的整体结构。其次,针孔还会导致铝合金铸件的耐腐蚀性能下降。在潮湿环境中,针孔内部的水分和空气会形成电解环境,加速腐蚀过程。此外,针孔还会影响铝合金铸件的外观质量,使表面产生瑕疵。
为了减少针孔的形成,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改善熔炼工艺,控制合金液中的氢气含量。通过加入适量的脱气剂,可以有效去除合金液中的氢气。另外,提高铸造速度,使合金液在凝固前有足够的时间排出氢气。同时,采用适当的冷却工艺,确保合金液在凝固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析出氢气,避免过快冷却导致氢气来不及排出。
总之,针孔的形成对铝合金铸件的性能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了解针孔形成的原因及其对铝合金铸件的影响,可以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重要参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