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眼如明镜,心若琉璃。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药师琉璃光本愿经》,表达的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愿。原文中的“眼如明镜,心若琉璃”用来形容修行成就时眼睛和心灵的纯净与明澈。
2. 琉璃,色彩艳丽而不浮华,透明亦不透明,神秘而单纯,坚硬却脆弱,冰冷又充满热情,折射光同时也改变光,宁静但蕴涵着生命与力量,变幻莫测却饱含理性。
这一段描述了琉璃的特质,用一系列对比的形容词来描绘它的物理特性以及内在的精神象征。
3. 这一世,遗憾于自己不能心如琉璃,真实,朴素,晶莹剔透。只愿来生得菩提时,心如琉璃。
作者在此表达了对未能达到心灵纯净状态的遗憾,并希望来世在修行成就时能够达到心如琉璃的境界。
4. 喧嚣的的人群,一次次冲击自身的思潮,求淡泊或宁静,却始终不可得。
这里描述了纷扰的世界对个人内心的冲击,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宁静的困难。
5. 外界之变化无穷,如山水之各领风骚几载,轮换转回。时事之浪潮冲荡,人心不蛊,祸患丛生。
作者用山水的变化和时代的浪潮来比喻世事的无常和人心所面临的挑战。
6. 只愿:来世,得菩提时,心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再次重申愿望,希望来世在成就菩提时,能够拥有纯净无瑕的心灵。
7. 舞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重,炫起死亡无法夺走之璀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即使在生命的重压下,也要展现出璀璨的光芒。
8. 沧海遗珠亦有嗟,风见一生有所怨。
最后两句似乎是诗意的表达,意味着即使如沧海中的遗珠一般有价值却未被发掘,或者如同被风见证的一生中有遗憾和怨恨,也要坚持内心的纯净和光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