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记载,墨翟在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这是关于中国最早风筝的记载。
风筝在中国发明后,很快被用于测量和传递信息,以及飞跃险阻等军事目的。到了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发展,风筝开始用纸糊制,并迅速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玩具。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三种流行的传说。第一种是斗笠和树叶说,认为风筝可能是由农夫追捕被风吹走的斗笠而起源的。第二种是帆船和帐篷说,人们根据帆船的原理制作风筝,或者模仿帐篷在风中飘扬的样子。第三种是飞鸟说,风筝的形状和结构与中国古代的风筝相似,可能是受到飞鸟的启发而发明的。
风筝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汉朝的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也曾尝试用风筝传信,南北朝时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未受伤,唐朝的张丕在被围困时成功利用风筝传信求救。这些都表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演变成玩具。晚唐时,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制成的响器,风吹时发出声音,因此得名“风筝”。宋朝时,风筝的品种更多,性能更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明朝的徐渭写过许多与风筝相关的诗,清朝时,玩风筝的风气更盛。
中国的风筝从唐宋时期开始向世界流传,传到了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和美洲。在欧洲,受到产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的玩具风筝开始向飞行器发展,最终在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制造了第一架载人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这表明风筝在中国起源,并对世界飞行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