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他们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实际教学中,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学习语言交往至关重要。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创设语言表达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多开口说话。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深远。例如,在区域活动中设置“说话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提供图书、图片、字卡、手指偶等,鼓励他们学习说短句、词组或单词。在日常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如教小班幼儿漱口时,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念儿歌,幼儿在特定环境中常受到这样的语言刺激,他们自然接受了这些话,并乐意边洗边说,效果很好。
随着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我们又为他们提供了简单、鲜明、生动的小图书,鼓励他们自己翻阅并尝试讲述图书内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结合角色与背景图自由表达,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可以在听中翻书、学讲。此外,适时采用情景表演、故事表演等形式进行游戏。例如,在教授完《唱歌比赛》后,在“表演区”提供大量道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很高,表演也很带劲,连平时不大愿意开口说话的小朋友也愿意进入“表演区”参与游戏。
其次,通过谈话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教师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谈话活动计划,每天不间断地实行,控制谈话时间在十分钟左右。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认真倾听,使幼儿在温暖、安全、轻松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情绪积极,树立自信心,有勇气大胆表现。
在一日活动中,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幼儿说话。例如,利用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的语言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看中学、看中说,既扩大了眼界,又锻炼了说话能力。生动逼真的模仿既渲染了语言交往能力,又使幼儿达到了语言表达的新水平。
此外,多给幼儿机会与同伴与成人交流,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与客人发生争执,幼儿会主动提醒,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成人的语言为幼儿语言学习提供了示范,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提升语言交往能力。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学习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带孩子去超市购物等,并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游戏中。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活动,很容易使幼儿获得自信,从而更加乐于参与其中,提升语言交往能力。
最后,设置障碍,“逼”孩子用语言表述。对于说话不清楚的幼儿,采取“逼”的方式,如午睡时脱衣服,故意不帮他们,让他们开口说话。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不可忽视。环境创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条件。环境是最好的教具,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