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是0°C,因此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
当水温度降至0°C时,它会凝固成冰。在常压下,这一过程发生。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大约增加其原始体积的1/9,这一现象在水温最低点(约4°C)时最为显著。
在封闭容器中,水结冰时增加的体积可以产生高达2500大气压的压强。
冰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固体,其分子间主要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并形成六方晶体结构,尽管在不同的压力下也可能形成其他晶体结构。
熔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物质固态和液态达到平衡的温度,表明在该压力和温度下,固态和液态的化学势相等。
熔点是固体转变为液体的相变过程中的临界温度,通常用m.p.表示。
DNA分子的熔点通常用Tm表示,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DNA双链解链的温度。
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的温度称为凝固点,通常与熔点相等。
熔点受压力影响较小,大多数物质的熔点等于其凝固点。
晶体物质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物质则没有固定的熔点。
不同类型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熔点,通常原子晶体熔点最高,其次是离子晶体、金属晶体,最后是分子晶体。
某些分子晶体,如水和氨气,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其熔点不符合一般分子晶体熔点的规律。
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压力和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