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春联的由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8-12 00:52:07
过年贴春联的由来
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就是“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春联便被流传了下来。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延续至今,春联作为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与实用性,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广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种艺术形式。
导读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就是“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春联便被流传了下来。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延续至今,春联作为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与实用性,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广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种艺术形式。

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就是“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春联便被流传了下来。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延续至今,春联作为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与实用性,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广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种艺术形式。
过年贴春联的由来
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就是“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春联便被流传了下来。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延续至今,春联作为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与实用性,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广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种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