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剧、安顺地戏、藏戏等。
1、能剧:能剧演员表演时佩戴的木制面具,现存有二百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六七十种,主要分为人相面,异相面,鬼类佛类等,也按照性别、年龄和属性来分,即翁、尉、男、女、怨灵、鬼神,制作能面具的匠人叫做“面打师”或“能面师”。
2、安顺地戏:在贵州省安顺市的屯堡,有一种戏剧,表演的时候,人们会戴上木雕面具,这就是安顺地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些木雕面具通俗称为“脸子”,是这场戏的重要配备,制作工艺异常复杂精细,而被单戏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单人木偶戏。
3、藏戏:藏戏是藏族的古老剧种,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演出时戴面具,涂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乐器也较简单,打击乐只有一鼓一钹,演出时有一人在旁用快板向观众介绍剧情发展情况,剧中人道白很少,演员专心致志地吟唱,演员的唱腔多高昂嘹亮,拖腔也多,显示出粗犷有力的性格。
4、福泉阳:福泉阳表演时,带着戴着古老面具,戏剧内容丰富,唱腔高昂优雅、动作大方朴素,语言有趣诙谐,福泉阳戏流行于贵州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戏剧活化石”,已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