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好好和朋友商量,同时两个人都要做到换位思考。
很多人以为朋友之间要彼此同意对方,如果一旦出现了分歧,会有一点焦虑,觉得这样子朋友还做得下去吗?关于这个困惑,我觉得最好的证明就是,当我们在描述理想的友谊的时候,最高的境界我们会称赞:一个好朋友,是能够带给我们启发的朋友。
这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跟你一模一样的人,是不可能带给你启发的。启发,一定是来自于这个人带给你刺激,让你能够反省,进而展开想象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朋友之间不会一模一样,才是最理想的朋友的状态。
我们之所以交朋友,是为了在生活当中得到更多的支撑,而不是得到更多的戒备。如果交朋友交得很紧张,我们会很疲倦,这个友谊也维持不久。而如果交朋友要交得很放松的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可以显露真实的自己。当你显露了真实的自己,你跟你的朋友之间的分歧就会出现了。
我们可以把朋友之间的分歧分成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需求层面,一个层面是观点的层面。需求层面的分歧很好理解。比方说,你只要想一下,你有机会出去旅游的时候,你一定是跟你的朋友一起出去吗?不一定。
因为在旅游的需求层面,你们可能需求不一样。你的旅游需求,可能是要带着父母亲去参加一次旅行。在这个需求之下,你的父母亲对于旅游的想象,就变成了优先的考虑。如果他们喜欢的是能够拜访最多的景点,最密集地参加各种观光行程,那么,由旅游社所举办的旅游团,可能更适合这样子的需求。
而你的朋友可能是一个平日非常疲倦的上班族,TA对于旅游的想象是能够到沙滩之上去躺着,最好睡到中午才起床,一天最多去两个观光景点就够了。那么,你的朋友当然就不适合跟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旅行团的旅行。这就是需求层面的分歧,听了也知道,不一起去旅行并不会影响你们两个人之间的友谊。
而朋友之间如果是观点上出现了分歧,这是最珍贵的,因为启发就由此而来。你觉得应该要租房子,TA觉得一定要买房子;你觉得一定要有小孩,TA觉得不需要有小孩;你觉得准备好之后一定要创业。
TA觉得可以一直在大公司里面领薪水,如果对方只是一个路人,你当然就不用跟对方沟通;可是因为对方是你的好朋友,所以两个人的观点就会互相激荡,结果就有机会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