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谁写的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8-17 04:42:19
有志者事竟成谁写的
有志者事竟成,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语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这则成语意谓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竟:终于),形容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难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其结构为复句式,在句子中可作状语,含褒义。由此可知,有志者事竟成是范晔写的。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范晔曾任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以著述为事,撰写《后汉书》。后又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刘义隆的权力之争,于元嘉二十二年遇害。
导读有志者事竟成,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语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这则成语意谓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竟:终于),形容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难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其结构为复句式,在句子中可作状语,含褒义。由此可知,有志者事竟成是范晔写的。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范晔曾任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以著述为事,撰写《后汉书》。后又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刘义隆的权力之争,于元嘉二十二年遇害。

范晔。有志者事竟成,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语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这则成语意谓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竟:终于),形容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难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其结构为复句式,在句子中可作状语,含褒义。由此可知,有志者事竟成是范晔写的。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范晔曾任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以著述为事,撰写《后汉书》。后又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刘义隆的权力之争,于元嘉二十二年遇害。
有志者事竟成谁写的
有志者事竟成,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语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这则成语意谓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竟:终于),形容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难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其结构为复句式,在句子中可作状语,含褒义。由此可知,有志者事竟成是范晔写的。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员。范晔曾任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以著述为事,撰写《后汉书》。后又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刘义隆的权力之争,于元嘉二十二年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