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赔偿通常指的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加上一个月的代通知金。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1、确定N的值:N代表的是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数。员工每工作满一年,用人单位应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计算平均工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如果员工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则以3倍作为上限,计算工龄最高上限为12年。
3、支付+1:在计算出N的经济补偿金后,用人单位还需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代通知金,这个金额通常基于员工离职前一个月的工资标准。
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佳能珠海公司停产时的员工补偿方案,企业可能会提供超出法定标准的额外补偿,如特别慰问金和就业支援金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赔偿计算和支付还需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并考虑地方和实际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人力资源专家,以确保赔偿方案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N+1的赔偿方式如下:
N+1赔偿是一种经济补偿方式,用于用人单位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时。具体来说,N代表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用人单位需要向员工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如果工作不满一年但超过半年,则算作一年计算;如果工作不满半年,则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补偿。而+1部分,则是指用人单位额外支付的一个月工资,这通常作为未提前通知员工的补偿,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这种赔偿方式的计算基于员工的薪资水平和在单位的工作年限。
n+1赔偿的赔偿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特定情形:
1、员工在任职期间患病或受到非人身伤害,且在法定医疗期结束后仍无法胜任原有工作或无法接受用人单位安排的新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考虑终止劳动合同。
2、员工难以完成本职工作,即使经过岗位技能培训和工作调动后仍无法胜任当前工作,用人单位有合法理由和必要条件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所参照的业务运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动,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继续执行,双方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条款达成共识时,用人单位必须承担向员工支付N+1经济赔偿金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