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鸡寄生虫病可区分为体内和体外寄生虫病。体内寄生虫主要包括蛔虫、绦虫、球虫、卡氏白细胞原虫等;体外寄生虫则以鸡虱和鸡皮刺螨最为常见。
流行特点
传染来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病禽和带虫者,它们能在其体内完成生长、发育、繁殖周期,并排出各发育阶段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通常通过排泄物、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至外界环境,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等,进而感染其他动物。
感染途径主要有三种:经口摄入被寄生虫幼虫或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经皮肤由寄生虫主动侵入或媒介生物如昆虫在吸血时传播;直接接触病鸡或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而感染。
易感动物指对某种寄生虫病有感染可能的动物。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如气候、地理、生态环境及饲养管理等也会影响寄生虫的分布和病的传播。
临床症状
不同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1. 蛔虫病:3-10日龄小鸡多发,表现为生长缓慢、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下痢与便秘交替,可能引起贫血和肠阻塞。成鸡常为带虫者,严重感染时呈现腹泻和产蛋减少。
2. 绦虫病: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翅膀下垂,可能出现贫血和消瘦,下痢,并有神经症状。
3. 球虫病:
- 盲肠球虫病:影响15-50日龄小鸡,表现为食欲不振、鸡冠苍白、嗉囊内充满水或气体,排血便。
- 小肠球虫病:3-20周龄鸡多发,鸡冠苍白、消瘦,两脚无力,排出大量黏液样棕褐色血便。
4. 卡氏白细胞原虫病: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排绿色粪便,可能有咳血、呼吸困难,雏鸡3-6周发病严重,死亡率高,成年鸡死亡率低且产蛋率下降。
5. 鸡虱病:羽虱导致羽毛受损、脱落,病禽瘙痒不安,可能出现皮肤痂皮、出血,影响生长发育和产蛋。
6. 鸡皮刺螨病:鸡群不稳定,焦躁、采食量下降,消瘦、贫血,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淡,皮肤上形成小红疹。
剖检病变
不同寄生虫病的剖检病变特点如下:
1. 蛔虫病:肠黏膜出血、发炎,可能出现肠阻塞。
2. 绦虫病:小肠黏膜出血点,可见绦虫寄生,十二指肠上可能有灰黄色结节。
3. 球虫病:
- 盲肠球虫病:盲肠粗大,充满血液或血凝块,肠壁肥厚,有出血斑并发生糜烂。
- 小肠球虫病:小肠前段病变,肠管异常粗大,黏膜面有许多出血点。
4. 卡氏白细胞原虫病:肌肉苍白、出血,肝脾肿大,可能有针尖大小白色小结节,严重时腹腔内有血凝块。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分离饲养不同年龄的鸡,加强饲养管理,以及定期驱虫。具体措施针对不同病原有不同方法。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环境管理。药物治疗通常涉及使用特定驱虫药物,如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磺胺类药物等。
总结
鸡寄生虫病对鸡的生产和健康构成威胁,需通过正确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来控制。定期检查和适当的药物治疗是保持鸡群健康的关键。